西港外環道工程於3月12日開始進行到糖業鐵道設施的拆除,將南北線台糖軌道以乙炔焰切割後拆除,未來這些歷史文化的屍骨降埋在道路下將永不見天日。因此立委陳椒華、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以及西港堀仔頭藝術生態村今日召開記者會,譴責台南市政府目前的變更設計方案與施工行為,違反去年與文化部協商結論中「全線現地保留」與「鐵軌露出率最大化」兩大原則。
破壞糖鐵尚未咎責,變更設計方案卻強渡關山
西港堀仔頭藝術生態村及自救會成員鄭敦文表示,於去年12月台南市政府違反協商結論逕自復工後,雖在自救會陳抗下,於上月20日召開變更設計方案說明會,然而針對過去遭到台南市政府破壞的鐵道設施,卻在尚未釐清破壞責任歸屬及後續修復方案情況下,逕自將變更設計方案強渡關山。
目前施工方案,90%糖鐵設施將永不見天日
鄭敦文強調,按照目前工務局變更設計方案,首先,代表著南北線全線通車的「西港旗站」將被遷移到口袋公園「異地保存」;其次,90%以上的糖鐵軌道將被降埋在道路之下永不見天日(註:約2.4公里長的鐵軌中70%位於外環道路的鐵軌將拆除再降埋到路基下方,僅剩30%的鐵軌雖位於人行道綠帶,卻因不做高程改變,導致最後共只有不到10%會露出。);第三,附屬設施中26處,已有16處以上遭到過去工程破壞或遺失,其餘拆除後移動至中央綠帶只剩下「觀賞」用途,最終竟只有3處原地保存。
目前外環道變更設計方案違反文化部協商結論兩大原則
鄭敦文痛批,這樣的做法,是違反去年台南市政府與文化部協商結論中「全線現地保留」與「鐵軌露出率最大化」兩大原則。不僅無視一個地方的歷史紋理與生活記憶,違背歷史的真實性與過去糖鐵選址的技術史及場所精神;導致冷戰時期重大國家建設——作為縱貫線戰備鐵路的「南北線」當中——被文化部研究證明保存得「最多」、「最南」的西港線,其珍貴歷史記憶完全被湮滅,也失去未來作為鄉土教育場域、以文化觀光帶動地方發展及觀光小火車復駛的諸多可能性。
三度重大「偷拆」,歷史遺構即將消失殆盡
鄭敦文回顧,過去西港糖鐵(南北平行預備線西港線)如何在台南市政府蠶食鯨吞下逐漸破壞殆盡。2018年8月先是「連桿轉轍器」、「轉轍器連桿裝置溝槽」遭破壞,2019年5月則是「南北線95公里里程碑」遭斷頭、「爺崁聯絡線上西港大橋引道的水泥橋墩與基座」全數破壞、1953年的「西港信號所」磚造基座破壞消失,到最近一次的2020年1月,則是5座洋灰轉轍槌、2具轉換鎖定器、聯控設備在工務局違背對人民承諾的情況下偷拆破壞。
浮濫開發與徵收,危害文資與人民生活
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黃子芸指出西港外環道規劃案從頭到尾都缺乏公民參與的正當行政程序,開闢的公益性及必要性也是未受公評而備受質疑。西港外環道案在民國95年西港都市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劃設後,已超過5年以上未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有違都市計畫法第26條機關每5年內至少「應」通盤檢討1次之規定,也正顯示如近期監察院糾正案所指出的,各縣市政府未依法落實通盤檢討的規劃及審議制度失能失靈。而作為道路闢建工程重要經費來源的「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自2016年就有公民團體指出,書面內審的審查機制過於草率,案件的必要性、公益性交代不清,且缺乏民眾參與機制。直至今日,這些問題都仍未解決,且包含了西港外環道案在內、由內政部營建署負責的,都市計畫區中生活圈道路計畫的審核撥款,都未曾公開各案件的審議紀錄、預算年度與執行情況。重啟外環道路變更設計,公開過去黑箱會議紀錄與圖說。
立法委員陳椒華表示,此外環道爭議已久,為了道路開闢及文化設施並存盡快達成共識,文化部應著手進行新事證的文資審議,並行政指導台南市政府立即停工,同步遵循「全線現地保留」與「鐵軌露出率最大化」等協商原則下進行道路設計變更,並要求台南市政府提供民間團體過去排除民間參與的協商會議紀錄及此次變更設計施工圖說。也要求營建署提供本案在生活圈道路計畫歷次審議會議記錄,並在這次都市計畫通檢中一併檢討西港外環道的公益性與必要性。以達成中央地方攜手、文資與道路安全雙贏的成果,避免未來類似事件發生。
自救會提出兩大訴求
訴求一:審議結果出爐前,南市府應停工
鄭敦文最後強調,過去三次公部門發包之重大調查研究計畫[1],才終於讓南北平行預備線作為文化路徑的文化資產價值得以逐漸釐清,在眾多新事證出土、新調查研究成果出爐的情況下,堀仔頭藝術生態村已經重新向文化部提報南北線之西港線為「文化景觀」;因此,文化部應要求台南市政府應在後續審議結果出爐前停工,以避免糖鐵遺構的完整性持續遭受破壞、價值持續減損。
訴求二:重新檢討變更設計方案
此外,鄭敦文也要求,針對目前台南市政府變更設計方案已違反文化部協商結論的「全線現地保留」與「鐵軌露出率最大化」兩大原則;因此,應該重新檢討並重新與公民團體召開協調會:第一,討論如何針對目前被破壞部分,匡列預算進行修復及維護工程;第二,針對旗站並未重新保存、及鐵軌露出率不到10%重新檢討,以留下歷史文化教育場域,讓下一代有機會認識過去撐起所以台灣的糖業歷史;第三,以復駛為方向重新擬定變更設計方案,留下未來觀光小火車復駛的可能性,為西港的文化資源留活路,並且成為地方文化觀光發展的火車頭,與糖鐵文化路徑活化再利用的典範。
[1] 106年12月-108年12月文化部委託臺北科技大學張崑振教授團隊之「南北平行預備線文化資產體系與價值研究案」,107年10月台南市政府工務局委託郭俊綱執行「西港糖鐵清理監看計畫(第一標、第二標)」,107年12月貴部委託藝工能協會執行「西港糖鐵清查影像紀錄與歷史考察計畫」
媒體聯絡人:
0910768294 鄭敦文
0912999148 鄭敦哲
主辦單位:
立法委員陳椒華辦公室
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
西港堀仔頭藝術生態村
邀請單位:
文化部
內政部營建署
聲援團體:
地球公民基金會
社團法人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
鐵道情報雜誌
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
彰化縣鐵路村文化再生協會
半線鐵道文史工作室
臺南市新營區南紙社區發展協會
臺南市新營社區大學
南瀛鐵道文史工作
環境法律人協會
台南文化守護行動聯盟
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台灣要健康婆爸媽團協會
社團法人台南市野鳥學會
通霄烏眉農民地主反徵收自救會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