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為環境法治而抗爭│李建良老師推薦

5/10/2018

0 Comments

 
圖片
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在網路媒體或報章雜誌上,看到某些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開發案不是有條件被通過環評,就是用環差分析報告闖關成功。

當人們看著電視畫面、閱讀新聞時,也許都會產生根本的疑問:為什麼站在環境對立面的關鍵少數總是環保官員?究竟是哪些因素讓類似的戲碼一再上演?

《抗爭》這本書的十個故事為我們留下紀錄,讓爭議定格,為回答這些疑問提供重要的思維線索,也告訴人們,權力讓人腐化的歷史教訓不會只暫存在我們的腦海印象中。

在多元複雜的風險社會中,我們都有不同的看法,也應該有不同的思考方向,設法接近不熟悉的想法或知識,這是為什麼我們都需要閱聽,看見自己或別人觸碰不到的可能性。特定團體建構的事實輪廓或思考框架,運作方式有點像信仰或價值的形成,集體的氛圍越強,越難打破多數人的想法或假設,既然周遭有那麼多人,總會不自覺的相信這件事一定錯不了。只不過,事情可能會出錯,而且經常出錯,正在出錯。

喜怒哀樂是生物的本性,民主法治則是人類的專利。十個故事裡的農民、學生、律師、學者、運動者們…,為了保護環境,也為了護衛法治。像是一幅幅帶有畫面的語言,透過文字還原的不是想像的虛擬世界,而是有血有汗有淚的司法戰場,還有law in action的知識場景,如實承載訴訟抗爭的始末與成敗,也鋪陳出法律思辯與困惑。生動的文字與細緻的書寫,將臨場張力轉譯成在場狀態,召喚讀者回到現場,與歷史對話,檢視當下,思考未來。

官場讓人現形,書本則給人沈澱的空間。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見時間的軌跡,也可以超越時間的侷限,彌補我們有限的記憶容量。政治是一時的,環境能否永續、法治是否長久,靠的不是有限的政府,而是生生不息的自然人,如果我們可以抱持對萬物的敬意,不為短暫的權位所惑,不受誘於眼前的利益。

為環境法治而《抗爭》,沒有觀眾,也不設旁聽席!

0 Comments

    【抗爭─從街頭到法院的十個環境運動】

    這本書中,總共蒐集全台10個環境事件,我們走遍台灣,進行每個案件的田野調查,透過訪談案件當事人,讓案例故事做最完整的呈現。
    ​

    判決導讀說明則從歷審法院判決中實務見解的認定及影響,描述環境訴訟見解的演進。
    環境運動長期以來受限於媒體曝光度與社會價值結構的雙重影響下,雖有累積,卻是緩慢,但這些累積,都成為了改變社會的能量,終至以「法律訴訟」的形式,同步達成了串聯居民、資訊公開、打破黑箱、合法強制、制度改造等五大目標。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