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實習日記】桃園航空城實地勘查心得

7/11/2020

0 Comments

 
文|東吳大學法律系四年級 呂家菱
Picture
桃園航空城,燃起的究竟是翱翔於國際藍天的希望,亦或將人民置於諸多侵害與危險之中的業火? ​(攝影/呂家菱,製圖軟體/Picas)
我是就讀東吳大學法律系四年級的學生呂家菱,今年二月份開始在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實習。以前從未接觸過環境相關的法律課程與案件,學校也沒有為環境法或土地法開設專門課程,這類的法規又非國家考試的重點核心。雖然我正走在法律這條深遠奧秘的大道上,環境案件,像是離我遙遠的平行世界,我看得見它在我身邊發生,卻只是那樣看著,形同陌路。直到曾在EJA實習的同學與我分享她在這裡的所學所知,令我心生嚮往,決定修習胡博硯老師所開設的實習課程。
懵懂地進入了EJA,跟著專員孟平,第一次接觸了土地開發議題,也就是本案──自2009年開始,糾纏11年之久的桃園航空城悲歌。
​
   2009年「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通過,2013年航空城計畫第一次公開展覽後,反徵收自救會第一次上街抗議計畫「先毀校再滅村」。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計畫審訂,政府欲徵收的範圍擴大,以填補計畫不足的資金,2014年,史上規模最大,將迫遷近三萬人的航空城區段徵收案「桃園航空城特定區計畫」經內政部都委會832次會議審定,2015年交通部宣布將舉行聽證後,EJA開始投入人力進入本案,與居民、友團站在一起,多年來,持續為政策監督、人民權益與環境生態發聲。2020年,航空城計畫已進入實質開發的準備工作,第三跑道環評、土地徵收審定皆已通過,自6月下旬至8月下旬,桃園市政府將進行地上物拆遷補償協議價購作業。
 
  航空城規劃欠妥、徵收浮濫,時至多年後的今日,桃園航空城的爭議仍未解決,第一,航空城緊鄰第三跑道旁油庫的風險評估粗糙;第二,大量居民搬遷的「社會經濟影響」無完備評估。第三,土地徵收的公益性和必要性不足,許多需求都浮濫高估;最後,2018年突然被納入徵收的崙仔後鄰近聚落無徵收合理性。
  
  開始實習了解桃園航空城的案子,是從「公視-我們的島-航空城大徵收 悲傷家園」這個影片開始的,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蔡美齡女士的故事。一直住在台北的美齡姐,因為美齡姐的先生在機場工作,決定在機場附近買房,1998年結婚後就搬過來這邊居住,決心要在這裡扎根的。沒想到在2011年,美齡姊罹患上癌症末期,經過2年化療後,2013年開始開始看新房。3月開始看新屋,4月份簽合約,5月份貸款成功,6月份就發現新屋被劃進徵收範圍。買房之前,她至地政事務所查證,是濱海遊樂休憩區不是機場徵收範圍,就買下房屋,申請貸款後準備入住。得知交通部將進行桃園航空城計畫機場園區的開發案,面對政府的突襲,美齡姊面臨夢想的安養地被徵收的困境,身體仍虛弱的她,口罩一脫,加入了反徵收自救會,挨家挨戶地發傳單、尋求連署,讓更多民眾認識到政府包裹在蜜糖裡的毒藥,後來跟公民團體一起跑現場的時候,成立了桃園航空城反迫遷聯盟,教導居民如何用文書表達自己的困境,扮演起居民與團體之間的橋樑。即使她後來已被剔除在徵收範圍之外,她仍是持續關心這個不僅影響被徵收的里民們的權益,更與桃園市,與整個台灣人民都有重要牽連關係的案件。
 
  第一次見到她本人,是在今年3月4日的「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專案小組第3次初審會議上,首次看見紀錄片上的人居然就出現在眼前的奇妙感,彷彿還歷歷在目。常見到新聞中徵收時人民們的抗爭,當時的會議,卻讓我察覺自己忽略了想被徵收的那一派居民們。兩派意見在居民意見表達時隔空交鋒得十分激烈,空氣中彷彿都能看見唇槍舌戰的花火。我也首次認識到這樣的會議中,委員們會閉門討論出初步決定,遺憾的是,閉門會議不到5分鐘,環評初審就這樣火速地通過了。然而,即使我方的主張未受重視,NGO夥伴和美齡姊等居民卻沒有露出失望的樣子,而是積極地討論下一步棋該要怎麼走,這樣的態度,令我十分敬佩。
  
  在實習課程的後期,孟平詢問我要不要去桃園看看,她想要讓我實地親眼見到案件發生地的樣貌。我因此就在人生首次坐上桃園機場捷運,在A11坑口站下車,來協助拍攝取材。從家鄉高雄來到台北念書,觸目所見皆是棟棟水泥森林,許久未見如同蘆竹區此地一樣大片的田園風光,那日天氣很好,艷陽高照,強風吹拂,我和孟平步出車站,就看見美齡姊的小車在捷運站外等待我們,她很親切與熱情,在車上,專員與她討論著案情,也分享著她孫子的可愛照片,讓我更加感受到案件與生活的密切感。不久,攝影師盈秀也上車與我們會合。
 
  小車繼續奔馳,在孟平告訴我觸目所及的地方,將來都要被夷為平地,好多房屋,樹林,鳥兒的巢穴,富有特色的餐廳,看著不斷倒退的它們,就像是在這「進步的」發展計劃中被拋棄一樣,令我有些唏噓。也看著每停一處,攝影師就要不畏懼豔陽而長時間取景,更能了解到平時所觀看的那些讓人觸動的紀錄片,背後有多少的汗水與用心。車子又上了大馬路,在路過數台風力發電機以後,巨大的煉油廠出現在我們眼前。在地圖上,就能感覺到煉油廠的佔地面積不小,而實際上親眼所見,又是更加地不同。雖然我坐在車裡,但不難想像我要是站在油罐底下,需要仰望地多高呢?而將來預定落成的第三跑道,居然落在距離數十個油罐外僅20公尺的極近距離,若是真的發生航空意外,飛機撞上油庫,帶來高溫燃燒等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是否會如同曾經發生過的大園空難,讓現在充滿令人舒心的清新草味,變成瀰漫著濃重鐵鏽味與燃油味的人間煉獄呢?
 
  經過一整日的奔波勞累,天色轉暗,我們告別美齡姊,踏上歸途。我看見在機捷上累到昏睡的孟平與盈秀,深刻體會到與高權對抗的無力與辛苦,更從他們三人的交談中感受到不僅官員握有更大的決定權,人民之間的利益衝突也是糾纏不清,與實際上將要失去的家園的美麗和哀愁。在EJA實習的過程中,也學習如何針對委員對開發單位提出的問題與後者的回應進行摘要與反思,曾經,那些失去的綠地生態,家園權益,潛在風險被量化成一個個單調的平面,要去憑空想像如何去保護的方法是困難的;現在,我聞過了當地茵茵綠草的清新氣味,我見到了油罐的巨大與大園空難後受災房屋的破敗與駭人,我與當地居民交談,了解到他們的人生歷程中的甘苦與無奈。單論土地徵收,其影響是十分龐大的,如我曾經看到的紀錄片的居民徐媽媽所言,已經經歷過兩次徵收的她,土地從兩甲地變成三分地,若這次再被徵收,將失去所有的土地,失去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安所,政府卻沒有對社會經濟影響進行評估就草率進行徵地,甚至有崙仔後鄰近聚落的突襲式缺乏合理性徵收,對每一個被徵收人來說,他所影響的是人生,是人民空空落落無所適從的茫然絕望。
 
  這些都更讓我理解到為何平時課堂上所學習的行政法規總是設下重重規則,明確規範政府權力的範疇和人民救濟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比例原則的運用,政府即使有必要的公益,也必須以對人民的最小侵害手段為之。人民的權益,本來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夢幻而縹緲的精神,經過這次的經驗,我更切身體會這些權益是如何貼近我們自身生活經驗,又是如何由政府強權所剝奪的,那份切身之痛。我想,無論我將來是成為普通群眾的一部份,或是坐上代表高位的公職,經過這次的經歷,都會更加關注在我們周邊發生的相關議題,期盼讓法律的正義,能得到真正的實踐。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現在位置:首頁>我們的工作>校園紮根

    校園紮根

    EJA培育關心環境正義的學生會員,提供參與實際案例的機會,並與校內法律服務社合作。

    分類目錄

    全部
    Pro Bono
    政治大學法律服務社
    永侒礦場
    法律實習
    第三跑道
    航空城

    RSS 訂閱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