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關心EJA的朋友們好,
很高興跟各位報告,核電除役的環評案(本處特別指核一廠),已經於2019年5月15日通過環評大會,這是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的里程碑。
由於除役環評案涉及爭議較多,台電主動提出自願進入第二階段環評,EJA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研究小組,投入核電除役的環評參與之今,已有四年之久。
很高興跟各位報告,核電除役的環評案(本處特別指核一廠),已經於2019年5月15日通過環評大會,這是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的里程碑。
由於除役環評案涉及爭議較多,台電主動提出自願進入第二階段環評,EJA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研究小組,投入核電除役的環評參與之今,已有四年之久。
在環評審查過程中,EJA秉持著平衡環境保護、合理開發與在地聲音的理念,屢次要求台電針對未詳細說明的調查項目具體調查,釐清風險,遞送超過五份公文,具文要求台電修改環評書內容,釐清爭議,並追加調查事項。例如,2017年6月2日北海岸發生午後強降雨,淹水災情嚴重,造成核一廠二號機對外傳輸高壓電塔倒塌的意外,令核一廠啟動安全機制停機,退出供電行列。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過去從未發生過類似情形」。鮮少人知的是,同一場大雨也造成核一廠露天乾式貯存設施後方土坡的崩塌,所幸台電架設的圍網發揮作用,因此未波及到露天乾式貯存設施。
這起事件揭示,即便核電廠已經運轉四十年,在進入除役的階段,仍有許多問題未能確實釐清,而災害尚未發生之前,在地居民早有提出露天乾式貯存設施選址地點不適合的聲音,顯示台電在規劃過程中輕忽在地聲音,而使相關設施暴露於風險之中。台電對於六二雨災突顯的地質問題,僅根據地質調查所歷年來的研究,斷定核一廠周邊土坡地質穩定,無崩塌之虞。EJA在環評會議中屢次提出質疑,要求台電提交更詳細的地質資料、災害潛勢分析等報告內容,終於使環評報告臻於完善。
因台電溝通態度良好,於第二階段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中,EJA專員對台電修改環評書態度持肯任態度,開發單位與環保團體的良好互動,也證實環保與開發並非兩相對立,而是有可能達到一致,促成對環境更友善的開發計畫。
惟必須強調,核一除役環評儘管已經通過,但民間團體並不認為目前的版本已經是最完美的版本,而僅是一個尚可接受的版本。我們仍不支持啟用一期露天乾式貯存設施,民間社會對設施點位的憂慮,台電並未切實回應,僅用水土保持工程與護欄架設發揮作用等語回應,試圖以工程技術克服環境的先天困難,但相關風險仍然潛藏,不知哪一天可能會爆發。
此外除役過程、除役之後的監督機制,現行規劃尚未明文納入公民團體、在地居民代表的參與。除役環評係將核電廠拆除,電廠拆除之後對於在地居民可能造成何種的衝擊,對生活方式是否會有影響,目前的環評規範都未能對此具體明文,也因此讓在地居民的權益時常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這是因制度不全造成的沈痾,至今未能有妥善處理的方式。EJA的核電除役環評案雖告一個段落,但是這僅是台灣的第一座除役核電廠,未來仍有核二廠、核三廠的除役必須納入評估,我們將持續關注議題,不會有絲毫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