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許久的航空城計畫,3/4本周三將要進行桃園機場第三跑道環評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但環評會議還未審查完竣,交通部及桃園市政府卻早已在媒體放話,環評將於三月底前通過,四月就將發布土地徵收公告。同時桃園航空城範圍相關土地交易新聞不斷,有業者統計2019年桃園大園區因航空城計畫推動期程明朗,土地交易數足足成長了6成,成交均價也較2018年有所增長。然而環評至今仍有重大爭議未解,究竟在土地炒作以及相關部會大動員的壓力下,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環境影響評估是否辦法釐清環境及公共安全風險,實在令人擔心。
航空城計畫除大規模搬遷的社會影響評估外,另外關於第三跑道北側中油沙崙油庫爆炸風險的影響評估,也是影響公共利益甚鉅。距離第三跑道預定地不到350公尺的中油沙崙油庫,是北台灣唯一的原油儲油庫。油庫內15座大型油槽儲油量高達170萬公秉(約17億公升),佔台灣戰備儲油量約四成。沙崙油庫更是中油桃園煉油廠的油源,關係到中油近1/3的煉能及北台灣油料供應的八成。若發生航空器撞擊沙崙油庫的意外,恐影響國家戰備儲油量及桃園煉油廠營運之穩定性,進而影響北台灣供油、國家油品安全存量等課題。
自交通部公布跑道主方案起,飛機因事故碰撞沙崙油庫的風險經常成為討論重點,更何況1998年大園空難失事地點就在第三跑道預定地附近,2014年的澎湖空難也讓飛安議題再度受到重視。在第三跑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過程中,環評委員也要求機場公司應該就沙崙油庫之風險評估應有最嚴重情境之影響分析及相應之應變措施。惟機場公司仍然僅說明航空器碰撞風險小於10-7,以及說明制式的災防應變計畫,未就發生災害情境下的影響範圍及程度進行分析,也沒有對應的應變措施。
以風險管理角度,在風險管理計畫中應明確交代評估的利害關係人、範圍、時間與地點,避免曖昧不明的爭議,再以分析工具定義風險發生率及衝擊程度,最後提出風險處理對策:規避(Avoid)、轉移(Transfer)、減輕(Mitigate)、接受(Accept)。針對不同個案都必須有一套客製化的評估程序,在決策過程中討論各種可能風險,並積極面對與溝通,讓利害關係人正確判斷風險。
然而目前桃園機場公司對於油庫飛安的風險管理計畫僅呈現最末端的風險處理對策─緊急應變小組,前端風險評估(如各項風險期望值)幾乎無從得知,這樣的管理計畫不僅過於粗糙,很可能當災害真的來臨時根本無法發揮作用。令人困惑的是,若機場第三跑道真的按照目前規畫建設,未來不幸發生飛安災害時,中油公司及經濟部可說是首當其衝的主要關係人,損失難以估計,卻對這個方案沒有任何意見。試問若今天是中油公司欲興建儲油油庫,會選擇將儲油量高達17億公升的油庫場址選在距離飛機跑道僅350公尺的區位嗎?
有時候生病可怕的不是找錯醫生,而是病人毫無病識感。機場第三跑道與沙崙油庫的飛安風險爭論已久,也有大園空難作為前車之鑑,到了最後的環評關頭卻仍不見權責單位認真面對。風險評估學界針對化學工業及航空業的風險管理,皆有成熟的風險評估方法可參,交通部、經濟部及環保署等單位不要再當鴕鳥,應該針對桃機第三跑道與中油沙崙油庫的公共安全問題重作完整的風險評估。
然而目前桃園機場公司對於油庫飛安的風險管理計畫僅呈現最末端的風險處理對策─緊急應變小組,前端風險評估(如各項風險期望值)幾乎無從得知,這樣的管理計畫不僅過於粗糙,很可能當災害真的來臨時根本無法發揮作用。令人困惑的是,若機場第三跑道真的按照目前規畫建設,未來不幸發生飛安災害時,中油公司及經濟部可說是首當其衝的主要關係人,損失難以估計,卻對這個方案沒有任何意見。試問若今天是中油公司欲興建儲油油庫,會選擇將儲油量高達17億公升的油庫場址選在距離飛機跑道僅350公尺的區位嗎?
有時候生病可怕的不是找錯醫生,而是病人毫無病識感。機場第三跑道與沙崙油庫的飛安風險爭論已久,也有大園空難作為前車之鑑,到了最後的環評關頭卻仍不見權責單位認真面對。風險評估學界針對化學工業及航空業的風險管理,皆有成熟的風險評估方法可參,交通部、經濟部及環保署等單位不要再當鴕鳥,應該針對桃機第三跑道與中油沙崙油庫的公共安全問題重作完整的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