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新聞稿】航空城 : 花次長別偏心 航空城、社子島標準要一致 安置計畫未逐戶列冊 航空城徵收暫緩審議

4/28/2020

0 Comments

 
航空城計畫將於本周三(4/29)召開土地徵收審議小組會議,民間團體將緊急於周二召開記者會,呼籲會議主席內政部花敬群次長,對待航空城的審議標準應比照花次長日前回覆立法委員陳椒華質詢社子島案時的承諾:「將要求社子島案安置計畫,要每一戶有如何安置的清冊,才可進行土徵審議」,航空城案應比照辦理,不要厚此薄彼!


航空城安置計畫應比照社子島全面家訪普查、逐戶列冊

立法委員陳椒華表示,社子島是她過去一直關注的事項,4月1日時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即以土地徵收條例是否有違憲及違反人權,以及北市社子島開發案未落實安置等事項,質詢內政部花敬群次長,花次長現場清楚承諾:「將要求社子島案安置計畫,要每一戶有如何安置的清冊,才可進行土徵審議」。
4月27日再次詢問花敬群次長時,花次長想法並未改變,內政部107年6月社子島主計畫審議會議時附帶決議:「要求台北市政府承諾會盡最大力量與當地民眾溝通,並逐戶列管」,台北市政府當時也承諾答應。
儘管台北市政府已於上週通過社子島細部計畫,她仍會繼續監督內政部應遵守當時的附帶決議,在社子島居民沒有獲得妥善安置前不得進行徵收,更呼籲內政部人權保障不能大小眼,不能嚴審北市府卻縱放交通部跟桃市府。航空城本次徵收面積達2599公頃,將近社子島的六倍,預計搬遷兩萬多人,更需要嚴謹的事前調查。至少應比照對社子島案的要求,要求航空城計畫也應將安置計畫逐戶列冊後,再行審議土地徵收。
 
 
爭議迭起,溝通不足!土徵大會別戒嚴,應全面讓民眾發言!

立法委員邱顯智指出,本案迄今爭議迭起,目前已知有超過20位來自航空城計畫各區的反徵收戶,已登記要在週三土徵大會上陳情爭取剔除區段徵收。邱顯智表示民間團體近日接獲許多計畫區內被徵收戶反映,他們曾至去年12月4日土地徵收審議小組至大園國中聽取人民陳情意見的會議上陳述意見,至今都未接到需地機關或地政司以書面答覆他們陳情意見的處理情形。邱顯智痛批,土地徵收通過在即,需地機關及地政司卻連最基本的人民陳情意見回覆都做不好,完全未落實有效溝通。
邱顯智更質疑,土徵小組12月4日的會議有超過上百件人民陳情案件,但徵收計畫書上卻隻字未提人民陳情意見處理情形,需地機關及地政司疑似未完整如實地將人民陳情意見處理情形呈報給土地徵收審議委員,將使土徵委員無法依據正確資訊進行審議。更有甚者,截至目前為止,週三土徵大會內政部地政司仍僅允許正反雙方各三位民眾可至會場陳述意見,簡直大開民主倒車。邱顯智呼籲內政部,航空城區段徵收審議攸關被徵收戶之財產權及生存權,且仍有眾多爭議,應全面接受民眾登記陳述意見,不得濫為限縮人民的參與權利。
 
安置計畫超簡陋 航空城安置將是大災難

台灣人權促進會居住權專員余宜家指出,航空城區段徵收計畫書內的安置計畫相當簡陋,不僅看不到逐戶的安置清冊,亦無徵收對既有產業與就業人口的衝擊。本案雖設有各項安置方案,但並未評估居民申請情況:有多少居民會因一門牌多戶等居住型態,以及經濟弱勢、土地權值不足等因素,無法申請原位置保留、配得安置街廓、或無力承購安置住宅。也沒有無房屋所有權、無土地所有權、違建戶等非正式住居的現狀調查及影響推估,甚至未載明要興建多戶安置住宅,當然也沒有針對民眾的安置意願、負擔能力及需求房型進行事前調查。
余宜家表示,就本案的社會事實調查來說,交通部與桃園市府對在地居民實際情況是不了解的,比如在地到底有多少家戶,這些家戶有多少人口、有沒有設籍、什麼樣的成員組成都一無所知;從目前的弱勢人口掌握來說,除了低收、中低收入外,徵收計畫提到與上述類型「處境相當者」也沒有書件顯示已做完調查,更別提脆弱人口,如老人、小孩、弱勢婦女的處境會被如何協助,也完全未提及。簡言之,未來的安置勢必會是災難一場。應暫緩土徵審議,比照社子島案,按花次長承諾補足安置逐戶清冊及相關說明後,再行審議 。


「公民告知」未獲回應,程序是否合法受質疑

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徐孟平表示,民間團體至今已經透過許多公開場合,包括土地徵收審議專案小組、環評會議中不斷指出目前計畫區內至少包含5個開發行為應依環評法先進行環評,包括埔心溪疏洪道、自由貿易港區及南邊的產二用地,環評通過後才可接續討論土地徵收,且已於4月15日依環評法第23條正式向環保署提出「公民告知」,然而目前仍未獲環保署、交通部、桃園機場公司等相關單位的正面回覆,我們強烈懷疑相關單位是否打算採取消極應對、以拖待變,而不願細緻討論將造成大規模迫遷的航空城計畫。

 
開發範圍反覆 凸顯航空城徵收範圍必要性有疑慮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指出,航空城都市計畫範圍反反覆覆,部分區域曾經剔除又再納入,或是土地使用分區的改變,也顯示許多區域根本是沒有必要的,代表許多徵收區域並非計畫所必須,並無徵收的必要性。在2013年的第818次都委會中亦曾決議計畫範圍不再擴大的原則,也就是說事後的審議,應該要以縮小、剃除徵收範圍為限。但機場園區東北角的崙仔後聚落旁的居民,於2019年被無辜納入就是極不合理;而自強社區無端從住宅區劃設為產專區,也顯示該區本無產業區之需求,卻硬是被納入。這種無開發必要的納入,就是導致航空城將面臨人權、人道災難最主要的原因。
許博任表示,從航空城計畫要大規模徵收民地以來,民間團體與在地居民已多次質疑桃園機場客貨運量的推估過於樂觀,而附隨機場發展要做的機場園區與附近產業區,也都是依著對於產業的預測而生。但隨著COVID-19 全球疫情持續延燒,航空業受創情況嚴重,也顯示目前的規劃方向的高風險。這幾個月來,飛機大廠如波音公司、空中巴士等都面臨減產、停產的處境,而交通部長林佳龍上週在說明交通部紓困航空業情況時,特別指出航空業目前面臨空前未有的危機,將用500億紓困11家業者;但兩家國籍航空據媒體報導有超過3000億的負債,即便紓困也只能解決短期問題;國際顧問公司也都指出,疫情對於航空產業衝擊的深度、廣度與時間的長度都不可預期,甚至可能改變航空運輸產業的樣貌。上述再再都顯示,本案涉及如此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應以當前的情況重新評估、釐清是否有需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徵收。防範疫情可以超前佈署,國家發展這種百年大計豈能如此短視?

​
新聞聯絡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居住權專員 余宜家 0933-259043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現在位置:首頁>環境案件>交通政策>桃園航空城

    桃園航空城

    全部
    投書
    新聞稿
    新聞稿
    桃園機場第三跑道
    環評
    聲明
    航空城

    RSS 訂閱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