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新毒管法三讀通過民間團體促成7.9萬化學物質資訊全都露

2/5/2014

0 Comments

 
图片
這次的修法,其實是民間團體的長期合作,並與部份立委的支持下,讓最後通過的版本納入了民間版部份條文的精神。首先我們要感謝林淑芬委員的大力支持,因為她的長期堅持,才讓環保署不得不有所妥協;同時我們也要誠摯感謝田秋堇、劉建國、陳節如、林世嘉等委員在無數議題纏身之中對該法提案與審議的大力協助,為民間版發聲,並質疑政院版的謬誤;另外特地感謝蘇清泉委員在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期間協助該案排入議程,同時主持委員會議時能察納雅言,不偏袒政院。

民間團體提出的版本有四個重點,已直接或間接納入《毒管法》中,分述如下:

一、新化學物質需經審查才准予製造或輸入

臺灣身為電子科技等新興產業大國,過去政府卻對其化學品使用一無所知。為避免臺灣成為先進國家的化學實驗場,民間基於預警原則的精神,要求新化學物質在登錄後,需經過初步評估審查判斷其危害並進行必要的限制或管制後,才能准予輸入或製造,避免以往在還不知道新化學物質危害就任其流入市面、到處使用的情形。此條規定甚至比歐盟REACH(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規定更為嚴格,為民間版一大成就。
(參閱附件一條文對照表,第七條之一)
二、毒化物釋放量資訊必須上網公開

基於民眾對於可能危害環境或健康的資訊有知的權利,民間版要求政府依《毒管法》所掌握的毒化物釋放量資訊,必須上網公開,使民眾知悉廠商之污染狀況,進而促使業者改善環境表現,是我國資訊公開規定的一大進步,也成功與世界接軌,因為此等管理制度,在先進國家早已實施多年。以有毒物質排放資訊公開為例,美、荷、英、加早於二十年前建立此制度,而迄今全球先進國家,包括歐盟在內,也隨後陸續建立相關制度。我國環保署雖然在日前建制一個
「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將廠商關於空、水、廢、毒申報資料及違規紀錄上網公開,然而其中關於毒化物資料,僅能查詢到各場廠之製造及輸入量紀錄,而無釋放量紀錄。因此在落後多年後,我國終於能建立制度,實令人大為振奮。(參閱附件一條文對照表,第八條第三項)

三、化學物質登錄資訊必須全面公開


民間版促使立法者在毒管法第41條中確立化學物質登錄資料應予公開之原則性規定,即使是涉及國防或工商機密而例外得不予公開之情形,倘若對公益或為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健康有必要、或經製造或輸入者同意時,仍應予以公開。藉此,我國資訊公開規定將更為完備,而未來若產生污染事件,人民藉由法律途徑為自身爭取權益時,也將更有保障。(參閱附件一條文對照表,第四十一條)

四、新增奈米物質之登錄規定

在修法過程中,民間發現奈米物質的登錄問題:奈米物質由於尺度小、活性大、穿透力強,其毒性是與同一化學式的物質是不一樣的,甚至危害性更大的。但如果法律沒有言明其與大尺度物質的不同,業者可能會以大尺度物質的毒理與暴露評估資料來充數。因此我們要求奈米物質入法,可惜最終版本僅以立法說明與附帶決議來予以處理,是美中不足之處。此點我們將在後續子法修訂中繼續監督環保署加以落實。(參閱附件一之附帶決議內容)

图片
圖表一、有化學物質流佈狀態
20多人能管理7萬9千種化學物質嗎?

由於整體國際趨勢在化學品源頭管理已日趨嚴格,加上2011年塑化劑事件後,政府在社會壓力之下,不得不重新正視我國化學品氾濫之嚴重問題。因而仿照歐盟REACH的化學品登錄制度,著手修改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要求化學品輸入或製造業者必須提供化學品的製造或輸入情況、毒理、暴露及危害評估等資料,實為必然之選擇。據政府資料統計,現今我國共有7.9萬多種化學物質於市面上流竄,每年約增加100多種新化學物質(請參閱圖表一),但受到《毒管法》管制的毒性化學物質只有3百多種,原因正是過去毒管法之缺漏所故。因此,本次修法後反轉了舉證責任不僅能夠減輕公部門取得化學品風險資訊的負擔,也將更有利公部門進行化學品風險管理。

儘管如此,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對未來數以萬計的化學品登錄資料,如果政府仍以現今環保署毒管處3.5個人力(未來將在環境資源部底下成立化學品及污染防制局,據說將新增為20多人,但同樣亟為不足)來管理,那毒性化學物質的評估與納管將如過往一樣牛步,應納管而未納管的毒性化學物質也將繼續威脅你我的環境、健康與食品安全。

據此,民間團體鄭重呼籲行政院下一步應立即檢討預算、人力配置與組織架構,將完成時代任務的部門如道路興建工程等部門的人事與經費挪到環境保育與健康衛生,同時建立化學物質專責單位,給予充分專業人力與經費,以落實化學物質登錄與毒化物管理。現今雖然毒管法修法之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然而在整體化學物質管理的環節中,仍牽涉到許多其他部門與法規,未來均應加強其規範與執行,如此民眾才有免於毒害恐懼的自由,也才能防堵食安問題再次發生!

聲明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Greenpeace 綠色和平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首頁>我們的工作>法規修法​>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全部
    新聞稿
    毒管
    記者會

    RSS 訂閱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