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淡北道路環評案法庭側記】-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第五次準備庭

9/22/2022

0 Comments

 
圖片
淡北道路開發已函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範圍

圖資正確性依然是本次雙方律師開庭的交鋒重點!我方律師團提出了數張經數化轉繪後的圖資檔案,由套繪結果可以明顯看出「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中「淡水河口保護區計畫」所劃設之「自然保護區」範圍,自最初行政院公告後即未曾變更,且其範圍也未因內政部公告之「整體海岸管理計畫」及「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而發生改變。可見本件淡北道路開發計畫部分區段位於「一般保護區」,部分位於「自然保護區」,且緊鄰淡水河河口及「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而被告律師卻仍堅持本件開發範圍並未與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範圍重疊,逕以文資法之規定以自然保留區限縮「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範圍,規避「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之結果,明顯違反法令且與事實不符
對此,法官則表示希望我方可以就相關圖資檔案與系爭開發案路權範圍再進行一次全方面的套繪,及釐清相關圖資檔案的真實性,以確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範圍後,再進行下一步的審查。

興建淡北道路對於地震災害之風險

-道路的耐震影響是否是環評應考量的重點?
經我方律師團觀察後,發現淡北道路開發線位於山腳斷層地帶,地震來襲時有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被告的環評報告書中卻未詳加說明相關防震策略,甚至於開庭時主張道路的耐震影響並非環評應考量的重點。

才剛經過地震,花東道路肝腸寸斷,道路的防震策略當然是必須審酌的重點

根據《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34條規定,「開發單位應評估開發行為在施工及營運期間發生火災、風災、水災、『#地震』、爆炸、化學災害、油污染等意外災害之風險,以及對周圍環境可能產生之影響與範圍;配合周圍之 #道路系統、防災系統、排水系統與當地其他條件,#訂定緊急應變計畫納入環境保護對策。」法規早已明確規範開發單位應評估地震的風險,被告環評報告書卻僅表示將於核發建照時再審查工程耐震設計而無其他論述,等於是無視環評所要求,對於地震時有可能造成的重大災害!這樣的環評報告書當然有瑕疵。

-如果耐震影響屬於環評應評估的內容,關於規範依據是否有所不同?

此次開庭,法官針對「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表示,該規範分別於97年、98年及108年三度修正,縱使是以本案申請環評審查時為基準時,亦應適用98年版而非97年版,而就本案相關之部分,規範修正內容有無不同?參加人律師僅表示應就原處分作成時的法規為依據,不適用108年度頒布的規範。對此,我方律師團表示,不但有適用版本違誤的問題,更要緊的是,參加人並沒有作出相關防震策略因應將來有可能面臨的災害,而被告機關亦未把關審查。

淡北道路環評報告書就替代方案的部分,其內容與規範均不足,有違反比例原則的疑慮
替代方案部分,在涉及高度專業下,司法機關固然應尊重行政機關之判斷餘地,但就最終之環評決策面有無違反法律的原理原則,例如比例原則,應是司法機關得以審查的部分,司法機關仍應全面審查開發計畫之判斷,有無違反比例原則、利益衡量原則及開發單位充分說理之義務。

環評報告書中替代方案內容的完整性與可行性,依環評法第10條及開發行為作業準則第37條規定之要求,亦為判斷原處分是否合法的重要資料。然而被告環評報告書中對於替代方案的說明既欠缺與主方案同等之審查與說理、未符合利益衡量原則、比例原則,內容又粗糙、欠缺資料輔佐,顯然未盡何以替代方案不足採之充分說理義務,被告卻怠於要求開發單位補正相關替代方案資訊即作成審查結論,顯有裁量怠惰、裁量濫用之情事,應予撤銷此一違法處分。

本次開庭雙方律師交鋒不斷,對於淡北道路開發一案,還有許多需要考量的地方。下次開庭,要如何確定淡北道路相關圖資檔案的真實性,將是本案最重要的關鍵。
0 Comments

新北市政府淡北道路三場說明會反淡北道路聯盟會後聲明稿

9/6/2021

0 Comments

 

淡北道路說明會,淡水人與士林人發聲反對,北投里長全體退席抗議


​淡北道路開發案,在交通、生態各方面爭議未解的情形下,新北市政府仍執意推動,並向行政院請求補助約新臺幣30.6億元的經費。但行政院認為臺北市北投區多位里長、民意代表及學者專家陳情表達反對意見,仍請新北市政府與當地民眾做好溝通。因此,本週末(9月4日上午、9月5日上午及下午)新北市政府分別在淡水新市場家樂福對面空地、士林高商校內廣場、北投關渡國中操場,召開三場「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營運績效暨分流策略」說明會,會中並提出簡報。
​
長期關注此議題之團體【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反淡北道路聯盟】以及三地民意代表、里長、當地居民,分別到場發言。其中淡水場次民意代表雖普遍表達支持,但仍有不少淡水在地民眾自發性地到場表達「反對淡北道路」的決心。士林場次與北投場次則有立法委員吳思瑤、台北市議員黃郁芬等諸多民意親自或派代表出席表達反對意見。在士林場次,不分民代或里長,均一致表達反對淡北道路的立場。在北投場次,甚至全體出席里長不滿主辦單位的說明,認為新北市政府欠缺溝通誠意,而退席抗議。

Read More
0 Comments

【新聞稿】起訴淡北道路不當開發 揭露淡北道路違法疑慮

4/21/2021

0 Comments

 
為阻止爭議二十多年的淡水河北側道路(淡北道路)不當開發,在環保署於去年6月1日公告環評審查結論後,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即率領義務律師團提出訴願申請。但遺憾行政院訴願委員會卻僅片面採信環保署的相關說詞,於今年2月2日以訴願為無理由駁回。然而,於訴願程序中仍有眾多環評程序或實體爭點,諸如審議期間過長、生態、水文與空氣等,違法疑慮仍未獲得釐清,因此,EJA律師團依法已於3月31日提起行政訴訟,誓言繼續透過法律救濟途徑,力阻淡北道路的不當建設!

淡北道路違法疑慮未解 訴請法院撤銷環評處分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淡北道路環評訴訟承辦律師張譽尹
表示,淡北道路開發案的環評審查結論仍有許多違法疑慮尚待法院進一步審查;如於《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6條已明文規定「自然保留區」禁止改變及破壞其自然狀態,若有違反,依同法第103條規定,尚有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責任,可見其強制性。
而若比對《申請進入自然保留區許可辦法》之規範,所謂「禁止改變及破壞其自然狀態」包括:不得喧鬧或干擾野生物,不得於環境添加文字、圖形或色帶等人為標示、不得污染環境,甚至不准操作空拍機飛行。


Read More
0 Comments

【活動聲明】守護生活品質 拒絕淡北道路

12/2/2020

0 Comments

 
圖片
爭議二十多年的淡水河北側道路(淡北道路)開發案,預計於年底發包動工,目前已進入動工前的最後關頭,今(22)日由反對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道路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起「守護生活品質 拒絕淡北道路」活動,召集百人於淡水紅樹林生態步道,手舉活動訴求標語,展現公民反對淡北道路的決心!活動現場更透過主題導覽讓參與者更進一步瞭解淡北道路周邊的紅樹林生態,以及淡北道路的開發衝擊。
​

拒絕無用淡北道路 保留美麗淡水河岸

前臺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多次公開提及,淡北道路不論是基於環境保護的觀點,或是交通效益的評估,都是不該興建的交通建設。基於交通學的布雷斯悖論,淡北道路非但未能解決交通壅塞問題,更將變相造成鼓勵私人運具使用,與發展大眾運輸的政策背道而馳之外,更將在北投地區重要的幹道路口形成巨大的塞車壓力!
​
而淡北道路除了根本無法解決交通問題,「保護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更一直是反淡北運動的重要訴求。淡水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是全世界水筆仔分部最北界,也是台灣面積最大、較完整的水筆仔純林;除了水筆仔林外,更孕育有多樣性的潮間帶生物,如彈塗魚、招潮蟹……等,並因其生態的豐富與珍貴性,依文化資產保護法第86條劃定,應禁止改變或破壞其自然狀態。然而環評審查中,卻不顧淡北道路工程將與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共用邊界、沒有足夠寬度與深度的緩衝帶,僅認定淡北道路的開發對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無顯著不利衝突不相容」情形。這樣的說法,讓到場參與導覽活動的民眾紛紛感到不可置信,並擔心將失去美麗的淡水河岸景觀及豐富的紅樹林生態!

在生活品質層面,淡水河沿岸除了是雙北市民假日休閒的極佳選擇之外,更是竹圍地區居民唯一一塊大面積完整的公園綠地。然而,大多數的活動參與者卻是在參與了《活動主題導覽:淡北道路開發衝擊解說》後,才驚覺淡北道路將穿越其中,迫使原本的單車道在若干路段因必須緊貼淡北道路而失去了原本的靜謐;原本可以遠離塵囂的河岸綠地,也將因淡北道路的興建,被迫犧牲了一大半,對當地居民與觀光客的休閒品質造成嚴重衝擊;對沿線居民而言,更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非常不公平!
​

淡北道路違法爭議不斷 應予撤銷環評處分

2015年新北市重提淡北道路計畫後,曾經歷過三次環評大會審查,在前兩次的環評大會中,都以資料不完整退回要求補件。然而去(2019)年8月的環評委員換屆時,依行政慣例可以續任的環評委員,卻因反對淡北道路開發的立場全部沒有被留下來。也使得不意外卻遺憾的第三次(2020年1月)審查結果,在無任何一位具交通專業背景的新一批環評委員把關下,在「閉門會議」中「未有任何討論」,十分鐘內便由環保署提出「預擬結論」宣告通過!

由於淡北道路的環評報告未經實質審查,導致報告中許多不完備之處根本沒有被討論。如鄰近紅樹林捷運站的「外北橋疑似遺址」至今仍未進行考古挖掘,因而無法得知淡北道路的開闢,是否將對外北橋遺址造成嚴重性的破壞!與此同時,新北市政府卻仍不斷對外聲稱「今年發包、明年動工」,完全不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7條「考古發掘與施工不得同時進行」的規定,顯然視文化資產為無物!

甚至在全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的嚴峻考驗之下,淡北道路的環境影響評估卻仍不顧在河岸興建水泥量體將加重沿線低窪地水患風險,也未曾在與淹水有重要相關的水文分析中納入氣候變遷模型的討論及因應!
​

我們不可能縱容像淡北道路這樣無助改善交通,又嚴重破壞河岸環境的工程動工;因此,環境法律人協會的義務律師團已於今年6月底提起訴願,要求撤銷淡北道路的環評結果。目前訴願程序仍在進行中。

​淡北道路不是台二線竹圍路廊交通壅塞的解方

在今年9月5日的淡北道路北投地方說明會上,新北市政府的新建工程處人員明確指出,淡北道路的興建是為解決台二線竹圍路廊的路幅束縮導致的交通壅塞問題。但更關鍵的問題是,台二線竹圍路廊的交通壅塞問題,只能靠淡北道路的興建來解決嗎?

事實上,一直以來反淡北道路興建的相關團體都一直特別關心台二線拓寬訊息,也同時清楚「只要能拓寬台二線,沒有必要去硬蓋淡北道路」。且台二線拓寬早已納入都市計畫中,沿線建案早已讓出土地,後續的拓寬工程除對環境衝擊小外,土地徵收所帶來的爭議也都遠較淡北道路低。但,新北市政府為護航淡北道路開發案,多年來在媒體上不斷散佈不實資訊,諸如「立法院已經決議不宜開發」(暗示拓寬台二線已無可能)、「台二線拓寬遠較淡北道路昂貴且效益不彰」、「先蓋淡北道路才有可能做台二線人本規劃」,也在環評會議中刻意低估淡北道的成本與衝擊,同時低估其它方案(包括拓寬台二線與淡江大橋)的效益。
​

然而,交通部《大淡水地區聯外交通改善策略評估》中的專業評估(詳期末報告第217頁 各方案比較簡表)卻指出:1)僅台二線拓寬可能有效改善居民生活,2)台二線拓寬與淡北道路成本接近,3)淡北道路的環境衝擊遠較拓寬台二線為高。相關論述與新北市的論調背道而馳。且今年淡水區選區立委與議員已重新要求台二線拓寬,證明新北市的論調悖離現實!
​

對於淡北道路的眾多爭議,反對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道路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起「守護生活品質 拒絕淡北道路」活動提出以下訴求,希望撤銷淡北道路的環評結果,停止對台灣各地的環境的破壞:
  1. ​積極推動台二線拓寬,現行台二線竹圍路廊朝人本道路改造,如建立公車專用道,及兩側人行道、轉乘空間等規劃。
  2. 撤銷淡北道路,等待淡江大橋完工、台二線拓寬完成後,再評估淡北道路建設的需求。
0 Comments

2020/11/22 淡北道路百人空拍活動

11/22/2020

0 Comments

 

​由 反對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道路、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及環境法律人協會共同於11月22日發起的集會活動,召集百人在將受淡北道路影響的紅樹林捷運站後方,手舉活動訴求標語空拍,展現公民反對淡北道路的決心,以行動保護美麗河岸以及珍貴的紅樹林生態!此外也透過主題導覽讓參與者更進一步瞭解淡北道路周邊的紅樹林生態,以及淡北道路的開發衝擊。
​
在爭議二十多年的淡北道路開發案進入動工前的最後關頭,我們特別感謝每一位願意跟我們一起在紅樹林生態步道表達 —-- #守護生活品質 #拒絕淡北道路 ——心聲,讓空拍機拍下歷史的一刻的您。
​
反對淡北道路的興建,僅是不願在未來除了面對根本無法透過淡北道路解決的交通壅塞問題外,還得面臨生態景觀破壞、城市休閒綠地減少以及淹水問題更加惡化等生活品質的衝擊;更不願去想像當捷運紅樹林站後方的自行車道因緊貼淡北道路而失去了原本的靜謐、當原本可以遠離塵囂的河岸綠地,因淡北道路的興建,被迫犧牲了一大半,而對休閒品質造成的嚴重衝擊⋯⋯
​
雖然道路開發已迫在眉睫,但我們仍在做最後的努力。除了目前進行當中的訴願程序外,我們仍要不厭其煩的呼籲:​

撤銷淡北道路,等待淡江大橋完工、台二線拓寬完成後,再評估淡北道路建設的需求。​

 ​ 交通部不應補助新北市興建淡北道路,而應 #積極推動台二線拓寬, #將現行台二線竹圍路廊朝人本道路改造,如建立公車專用道,及兩側人行道、轉乘空間等規劃。​

---​

瞭解更多淡北道路爭議,立刻看完整活動聲明​

 https://reurl.cc/7o8N2D​
0 Comments

【新聞稿】北投區民不沈默 怒阻淡北道路開發

9/7/2020

0 Comments

 
為表達淡水河北側道路(淡北道路)開發案對北投區承受的交通衝擊,環境法律人協會及一直以來與協會一同共同反對淡北道路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反淡北道路聯盟等盟友,黃郁芬市議員、前台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老師等人,一同出席新北市政府於9月5日下午2點假北投區民活動中心辦理地方說明會,提出對淡北道路興建的質疑,也說明淡北道路對北投交通衝擊的觀察!
 
Picture
新北市政府於9月5日下午2點,假北投區民活動中心辦理地方說明會
淡北道路,公開新
台北市前交通局長 濮大威 公開信 全文請見下方附件
拒絕北投的犧牲 暫緩興建淡北道路
​

臺北市市議員黃郁芬強調,淡北道路興建後勢必導致更多車輛上路,在士林北投道路既有車道數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顯然不會如新北市府所言,有助於士林北投區交通服務水準的提昇,反而將導致塞車點的轉移。而淡北道路將造成的交通衝擊,北市府卻沒有先跟在地居民進行說明、徵求同意;且過去沒有任何一任臺北市長答應興建的淡北道路,柯文哲市長竟片面允諾,完全無視民意。此外,在解決淡水交通壅塞問題上,已有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及芝投公路等三種不同方案存在,而基於公共建設評估規劃及政府經費分配的考量,都應在已興建中的淡江大橋完工通行後評估交通效益,再行思考是否有需要興建淡北道路等的其他替代性交通方案。最後重申,而作為士林、北投區的在地議員,絕不會接受犧牲在地生活及交通服務水準的淡北道路的興建!
淡北道路,黃郁芬
臺北市市議員黃郁芬重申,而作為士林、北投區的在地議員,絕不會接受犧牲在地生活及交通服務水準的淡北道路的興建!
淡北道路,北投說明會
前臺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呼籲,臺北市交通局不應背叛交通專業,作為新北市政府的辯護者及背書者;更不該讓淡北道路成為交通專業界的痛,應立即重啟路廊規劃作業!
尊重交通專業 重啟路廊規劃

前臺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說明,淡北道路不論是基於環境保護的觀點,或是交通效益的評估,都是不該興建的交通建設;也正是因為如此,臺北市的歷任交通局長都未曾同意淡北道路興建。且當今的交通建設應以整體規劃的思維進行;而所謂的整體規劃除了指跨行政轄區的交通規劃外,更不能忘記跨運具的交通系統整合,以符合交通建設供給的公平與正義。但將花費鉅額興建的淡北道路,明顯獨厚淡水區的小汽車使用者,對使用大眾運輸的淡水居民、居住淡水竹圍及北投居民而言,顯然是不公不義之建設。因此呼籲,臺北市交通局不應背叛交通專業,作為新北市政府的辯護者及背書者;更不該讓淡北道路成為交通專業界的痛,應立即重啟路廊規劃作業!

停止淡北道路對淡水謊言
阻擋淡北道路對北投傷害
​

淡水竹圍居民魏伯任則指出,新北市用謊言推動的淡北道路並不是所有的淡水人都買單!並痛批,新北市政府在本次的北投地方說明會上,仍如往常的以似是而非的資訊唬弄與會者,同時,針對與會者提出的眾多問題,如:在淡江大橋已預期疏散部分台二線車流下,淡北道路興建的必要性為何?為何得在淡北道路興建後才可推動公車專用道及跳蛙公車的規劃?⋯⋯等,都採實問虛答的態度回應,明顯無相關交通衝擊的改善及配套措施,呼籲北投區民千萬不要受騙!
淡北道路,北投說明會
淡水竹圍居民魏伯任痛批新北市政府實問虛答的態度回應,明顯無相關交通衝擊的改善及配套措施,呼籲北投區民千萬不要受騙!
淡北道路,
環境法律人協會張譽尹律師呼籲民意代表們在鄉里繼續努力,一起阻擋淡水的謊言、北投的傷害的淡北道路!
環境法律人協會張譽尹律師補充,淡北道路的弊端明顯。新北市政府以為可以淡北道路解決淡水交通壅塞問題,卻僅是過著以鄰為壑的日子;未來淡水的車流將直接灌入大度路,衝擊台北市的士林、北投區交通。這也是為什麼今天(9/5)的北投地方說明會,不論各黨派的里長議員立委都齊聲砲轟,連多位台北市前交通局長也都齊聲反對的關鍵因素。張譽尹律師最後呼籲,淡北道路環評的訴訟目前正由環境法律人協會的律師團協助中,也請民意代表們在鄉里繼續努力,一起阻擋淡水的謊言、北投的傷害的淡北道路!
 

淡北道路濮大威公開信.jpg
File Size: 1001 kb
File Type: jpg
Download File


新聞連絡人: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 黃子芸
0 Comments

【新聞稿】環評處分違法爭議多 淡水居民狀告環保署

7/28/2020

0 Comments

 

爭議二十多年的淡水河北側道路(淡北道路)開發案,自民國85年提出構想,89年第一次環評審查結論不予通過,103年第二次環評結論遭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確定撤銷,但第三次環評卻於今年的1月15日,在不顧各界齊聲反對其破壞環境又欠缺交通規劃的呼籲下通過環評審查,並於6月1日公告審查結論。針對違法爭議不斷的淡北道路環評處分,環境法律人協會率領律師團依法於6月30日提出提出訴願申請,並於今日彙整出環評處分中的各項違法情事,提出《行政訴願補充理由一書》呈交至行政院及環保署。
​
Picture
【環評處分違法爭議多 淡水居民狀告環保署】針對違法爭議不斷的淡北道路環評處分,環境法律人協會率領律師團依法於6_30提出提出訴願申請,並於今日彙整出環評處分中的各項違法情事,提出訴願理由書呈交至行政院及環保署,要求行政院訴願會應予撤銷淡北道路的環評處分!

Read More
0 Comments

打破錯誤期待─淡北道路不會解決塞車問題

10/30/2019

0 Comments

 
關於淡北道路的爭議,有很多專家都提供了建議,像是目前的塞車問題、淡水區的醫院不夠、可能的替代方案、以及103年環評被撤銷的原因,這些都還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如果這條道路蓋下去真的能夠有效解決塞車問題,相信不會有越來越多人站出來反對,或者耗費時間在一項必要的公共建設上。

但問題就是,這條路根本無法解決最重要的塞車問題。

我們都值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但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絕對不是蓋淡北道路。投資客只要把手中的土地房屋賣掉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他們不用理會被消失的自然環境、不用承擔越來越塞的交通,也不用顧慮不斷攀升的房價(反而更希望房價越高越好啊!),以上這些爛攤子都留給我們收拾。



延伸閱讀:

●了解現況塞車問題:https://reurl.cc/ZnyKl3
●北海岸醫療救護:https://reurl.cc/drmNqM
●103年淡北道路環評被撤銷:https://reurl.cc/D1ozx6
●關於替代方案:https://reurl.cc/Va4A2Y
0 Comments

淡北道路案最新進度:8月再開專案小組會議

6/24/2019

0 Comments

 
Picture
EJA長期協助的案件「淡北道路」自去年開始,歷經8月23日、12月18日兩次專案小組,在今年3月13日二階環評的環評大會中,環評委員要求開發單位補件再審,原本我們都以為5月8日第二次環評大會將迎來最後的結論,案情卻出現意料之外的發展!

會議表決是5票贊成本案通過環評、5票反對、3票廢票,原本應由會議主席張子敬投下關鍵一票,因委員認為應避免去年深澳案的爭議,最後決議「退回專案小組再審」,並請開發單位在7月31日前針對會議結論補件說明。
​
每一次的會議中,EJA與其他夥伴皆不斷重申淡北道路是無法改善長期交通壅塞問題又破壞環境的建設、手段與目的間不具可行性,也提出各項數據佐證,雖然仍受到支持方持續的網路霸凌及冷嘲熱諷,但我們的夥伴漸漸多了、認同我們的民眾願意發聲了、我們的論述也獲得專家的認同,這段時間我們會持續努力累積社會力量、研究相關書件資訊,迎接8月的專案小組,這一次我們會更加堅定立場,為淡水留下美麗的河岸與生態,也歡迎您持續關注環評進度!
 
延伸閱讀:不該開發「淡北道路」的六大理由:它沒有看起來那麼「綠」
0 Comments

不該開發「淡北道路」的六大理由:它沒有看起來那麼「綠」

5/7/2019

0 Comments

 
文/張譽尹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
本文轉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淡北道路開發案,在2000年即已遭環保署認定不應開發,自2008年由周錫瑋縣長宣佈重啟計畫以來,又已爭議超過十年。目前該案正在環保署進行二階環評程序,即將5月8日環評大會決定是否准予開發。從歷次審議的過程,我們雖然看到開發單位的努力,但開發單位卻在關鍵的問題,實問虛答,不曾說明清楚。就二階環評的角度而言,這是不及格的。
從下列六大方面,我們主張:淡北道路不應開發:
一、 淡北道路無法解決台二線尖峰時刻塞車問題,沒有分流效果,只是將塞車端點移到北投地區,開發的功能存疑

淡北道路從淡水區淡金路及中正東路為起點,以大度路靠近關渡立德路口附近為終點,規畫全長5.4公里,全線無紅綠燈,為一封閉型道路。由於起點與終點均在目前淡水到台北主要幹道上(即台二線到大度路),因此並無實質分流的效果。

但大量的車流,在晨間尖峰時刻從淡水起點行駛淡北道路到終點連接大度路後,卻會在「大度路、大業路、中央北路、承德路七段」以及「洲美快速道路、延平北路、通河西街二段」兩個北投地區重要的幹道路口,形成巨大的塞車壓力。

環評委員李克聰委員講得很清楚:到了目標年(即2041年),即使在極理想的情況,預估大度路交通量之增量為5.98%,V/C值(流量容量比)為0.9,大度路還是塞車(這還是指最樂觀的情況)。如以最可能的情境分析,大度路交通增量為13.74%,V/C值為1.3,大度路服務水準會降低至最嚴重的F級,佐證了將來只是塞車轉移到北投地區的事實,根本無助解決問題。
新北市府雖然提出「評估採用HOV高乘載車道」、「建置CMS系統標誌導引進城車流避開壅塞地區」,或「管制車輛進入」等等措施,試圖減輕對於北投地區將來顯而易見的壅塞問題。

但是,HOV高乘載車道實施,因為有一線車道專用HOV,不能作其他使用,其負面影響,可能是增加淡北道路的交通負荷(原本兩線,一線限制 HOV使用,僅餘一線難以超車),並且將淡北道路的部分車流轉移到台二線(沒有達到HOV標準的私家車,仍選擇台二線),此與開發淡北道路之目的背道而馳(淡北道路是為紓解淡水車流,而非增加淡水的交通負荷)

況且,新北市府擬將請交通警察在道路起點管制私人車輛是否符合高乘載,沿線更需巡邏取締違規,會使淡北道路南北兩端路口因管制而延滯車流通過時間,沿線的巡邏取締也將延滯道路車輛速度。其管制方式反而更將大幅降低淡北道路紓解車流之功能。

至於新北市府擬建置CMS系統標誌導引進城(台北)車流避開壅塞地區的對策,則顯為無效的執行措施。因為車輛若利用淡北道路由淡水進入台北,其終點為大度路,並無其他適合道路可導引車流避開大度路、大業路及洲美快速道路之五叉路口(即壅塞地區);若欲利用台二線既有道路,由淡水進入台北,車輛為了避開大度路、大業路及洲美快速道路之五叉路口(即壅塞地區),不論選擇台二線左轉中央北路進入北投舊市區,或藉由關渡大橋進入五股再進入台北市區,均為原定直行路線數倍距離的無效率繞行,且亦可能遇到其他繞行地區的交通壅塞,不可能為駕駛人所採用。
​
試想,淡水居民看到淡北道路開通,高高興興的開車上路,然後塞在大度路及上述兩處北投地區重要的幹道路口,等待漫長的紅綠燈時相,消化一波又一波的車潮,淡北道路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而利用上述兩處重要路口前往市區的北投居民,也被迫混入來自淡水的巨大車潮當中,對於北投居民,又是情何以堪?
二、 淡北道路的開通,必然引入更多私人運具(小客車),與公共運輸治理,背道而馳

開通淡北道路,會引入更多的私人運具,這是新北市府不爭議的事實。環評委員李克聰也直接指明:如果蓋了一條快速道路,會有更多人口移入的衝擊,開車更方便,開車的人數會增加,還可能會降低淡江大橋分流的效果,使淡江大橋效益減低。

依據淡江大橋及其聯絡道路規劃報告綜合檢討定稿本的資料,淡水地區往來台北地區大眾運輸僅能分擔29%至34%之旅次,約66%到71%之旅次仍需依賴私人運具。可見解決淡水地區的交通問題,關鍵在於提昇大眾運輸使用率。

縱令依新北市府提出的資料,竹圍路廊的大眾運輸使用率(捷運+公車)為48%,在總量8825人次/小時之中,公車只有925人次/小時,只佔大約10%。其他90%(即7900人次/小時),則是搭乘捷運。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應該努力提昇公車運能。但更細緻來看,提昇使用捷運的旅次,才是解決淡水地區交通問題的關鍵。

因為,依台北捷運公司的資料,淡水到復興崗站的運能為18400人次/小時,但目前只有即7900人次/小時的使用量,淡水居民搭乘大眾捷運,還有超過50%的成長潛力。

也就是說,要有效提昇大眾運輸使用率,應該是使用更有效的政策工具,提高淡水居民搭乘捷運的意願,而不是蓋淡北道路。

但新北市府在2019年4月最新的補正資料,卻絕口不提本案道路開發對增加交通量分析之合理性,也不討論如何使更多淡水居民在既有的班次選擇搭乘捷運提昇運能。新北市卻提出這樣的說法:唯有開闢淡北道路,可以讓公車的效率更好,可以透過公車,讓淡水的大眾運輸率增加8%。

透過公車,可以提昇8%的大眾運輸運能。但淡水要往台北的旅客,會選擇公車而不搭捷運?這樣要增加多少公車班次?淡水市區的道路面積不大,坡度高低不定、彎延曲折,是否足以容納這麼多的公車班次候車發車?像新北市府這樣似是而非的說法,交通專家李克聰委員早就直言:只蓋1條快速道路,捷運沒有增班,沒有公車專用道在快速道路上,會增加13%(大眾運輸由45%~58%),完全不可能,靠跳蛙公車也不可能達到的任務,開發單位的分析,都是用58%作為分析基準,這樣的分析會失真,將來會延伸更多的問題。
​
由上可見,淡北道路是與公共運輸治理交通問題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的一個開發案。由於淡水到復興崗站的捷運運能尚有約50%未利用,因此新北市政府解決淡水交通問題的關鍵鑰匙,應是以更便宜的票價或其他更有效的政策工具,吸引更多淡水居民搭乘捷運,提昇捷運在既有班次之下的運能。
三、 新北市府為了開淡北道路,刻意低估淡江大橋與淡海輕軌的分流效果,實不可取

​
以交通分流的角度來說,淡江大橋會把竹圍紅樹林路廊往來台北、新北與淡水的車流,導引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向(即往八里透過台64線,到新北與台北各地,而非像淡北道路,起點與終點與台二線及大度路共線,實際上根本無法分流),淡海輕軌則是大眾運輸系統,直接減少小客車的使用,這才是有效的交通分流工具。

依照淡江大橋及其聯絡道路規劃報告綜合檢討定稿本提供數據的計算結果,淡江大橋分流小客車的效果可達26%。甚至依照最新的「大淡水地區聯外交通改善策略評估」期末報告初稿,在民國2026年,淡江大橋加上淡海輕軌,可分流35%的車潮。這些都是白紙黑字的研究資料。

但是,新北市政府知道,淡江大橋與淡海輕軌的分流效果愈好,淡北道路開發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就愈低。因此新北市府在淡北環評的資料當中,果不其然說出:「淡江大橋只會分流18%,分流效果有限,仍有開發淡北的必要性」這樣的話。

像這樣漠視其他評估資料的數據,當然遭到當地居民及環評委員的質疑,新北市府在2019年4月補正的資料,就改口稱:經實質納入淡江大橋與淡海輕軌通車情境之綜效移轉量約23.9%。但我們認為,可能仍是低估。
​
我們要問的是,淡海輕軌已經通車,淡江大橋則已發包動工,這兩項足以為淡水交通帶來顯著分流效果的重大交通建設,在不久的將來就可為淡水交通,帶來顯著的改善效果。我們究竟有何必要開發淡北道路,再把小客車吸引到原有路廊,途經台北的北投士林,造成新的塞車問題?新北市府為何為了開發淡北道路,要刻意低估淡江大橋與淡海輕軌的分流效果?新北市府這樣的心態,實不可取。
四、 淡北道路把淡水河岸及居民的親水空間,縱切為二,尤其限縮了竹圍地區居民對河岸綠地空間的使用,是一種落後的城市治理思

惟目前的淡水河左右岸,是一個長距離連續性帶狀的親水遊憩空間,已是雙北市民假日休閒的極佳選擇。對於竹圍居民而言,更是唯一一塊大面積完整的公園綠地。

但是淡北道路,卻把淡水河岸及居民的親水空間,以道路縱切為二,迫使原本的單車道,在若干路段必須緊貼淡北道路,單車客失去了原本的靜宓;淡北道路也讓竹圍居民原本可以遠離馬路的河岸綠地,將來有一條日夜川流不息的馬路,跨過頭頂、穿過腳下,運動休閒必須與車流為伍。尤其是竹圍居民,幾乎是不會使用淡北道路的族群,卻被迫犧牲了唯一一塊大面積完整的公園綠地。

環評委員王价巨在審查時就提到:反思現代性,台灣這個階段開道路反而是落後的象徵。如果侯市長能撤回淡北公路的開發,消弭這個落後的發展方式,一定會超越現代性、在歷史留名。環評委員王文誠也說:在很重要的河岸空間,落後國家才會把自己的人民跟水隔開。

新北市府固然回應:他們已經作了很多視覺減輕措施、也作了一些廊道、觀景台…等。但是,一條雙向四線的道路,不會消失,就這麼縱切了淡水河岸及居民的親水空間,不為了人,只為了車輛行駛。這就是一種落後的城市治理思惟。
五、 混亂的淡海新市鎮計畫,預估進駐人口數,就像市場喊價一般,與國發會推估國家人口趨勢,根本背道而馳,不足以作為開發淡北道路的堅實基礎

淡北道路計畫,最初是為了淡海新市鎮預估進駐30萬人帶來的交通需求,而提出的開發計畫。但是淡海新市鎮是否會進駐30萬人?現在看起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譚。

其實,早在2001年5月1日,監察院就曾糾正行政院:淡海新市鎮開發,未能充分考量台灣地區近十年來住宅空餘戶與房地產供需過剩情形,適時因應、調整修正執行計畫及財務計畫,致計畫大而不當,不切實際。

行政院經建會於2006年6月亦決議應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一併縮小淡水新市鎮範圍至目前已完成整地之446公頃土地,預估人口也從原先的30萬人下修至13萬人。但內政部營建署在2013年5月提出定稿的「修訂淡海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卻仍然計畫人口維持原計畫 30 萬人。

新北市府依據最新之大台北地區發展現況及國發會最新107年度全國人口成長趨勢推估,在108年4月補正資料設定淡水區人口之容受力上限為19 萬人。
我們想要問的是:這些混亂的淡海新市鎮計畫,像市場喊價一般預估進駐人口數,究竟有什麼真實客觀的推估依據?這樣的計畫品質,要如何做為交通公共政策的決策依據?
環評委員劉希平就很明白的指出:目前淡北道路興建的時間點根本不對。

淡水區目前17.4 萬人口,當初計畫有30 萬人會進來,但是30 萬人推估的人口太多了。開發單位想把淡海新市鎮變成衛星都市,一直要連接到台北,但淡水地區應該要在地就業、在地就學、在地就養,不需要這麼大量的交通運輸,如果能先把淡水的就業、就學、就養,能夠跟淡江大橋配合,人口會集中在這裡自給自足,進出都很方便,交通動線跟其他地方不一樣,是根本的方式,如果最後還是產生交通問題,再考慮興建淡北道路。

環評委員王文誠也指出:台灣發展最嚴重的課題是把住宅當作商品,本計畫開發後炒作住商不動產所造成的社會與經濟影響,沒有回覆。若是本計畫可以達成回覆中「在地就業、在地就學及在地就養」的目標,就可以降低交通量,那麼也就沒有本計畫的需求。
​
但是,新北市府的回覆,更令人不知所云。原本規畫作為通勤族開車通勤的淡北道路,希望限制僅能小客車通行,減輕對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的影響,竟然為了回覆環評委員的質疑,又搖身一變,是為了淡海新市鎮後期發展區未來以發展產業為主,需成為「相關產業之原物料及產品運輸的健全聯外交通系統」。我們不禁想問:淡海新市鎮淡北道路究竟是要讓小客車通行?還是讓大貨卡車通行?新北市政府難道是這樣的人云亦云?
六、 淡北道路與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沒有足夠緩衝空間,環保署裁量權已收縮至零,唯一選擇就是不應開發

《開發行為環評作業準則》第26條第1項第5款規定:開發行為基地與下游影響區之間,應有足夠寬度、深度之緩衝帶。《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6條規定:自然保留區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

自然保留區、國家重要濕地,均為國內重要法令要求保護之區域。主管機關環保署;保留區主管機關林務局、營建署,不可以自我矮化。保留區的保存與維護,「緩衝空間」是極重要的概念。淡北道路緊貼紅樹林自然保留區開發,最近之處只有3公分,在紅樹林捷運站後方,淡北道路更是直接面對大片自然保留區的紅樹木生長區,絕對不是可以足夠緩衝的空間!主管機關不可以只為了陪襯開發者的短期交通需求,卻未能就環境管理作整體面思考,而不當限縮自己的權責,把生態環境管理議題,侷限於法令所定管轄的界限。

新北市府固然提出若未來包含噪音、污水處理、光害等若逸散至道路外或超過目前預估值,干擾紅樹林生態時之因應對策。但因淡北道路緊貼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法律上根本無法容許有任何評估不準的情形,否則恐有文資法刑責。我們認為,淡北道路與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沒有足夠緩衝空間,環保署裁量權已收縮至零,唯一選擇就是不應開發。
​
由於五月八日環評大會,環保署已公告不會開放一般民眾進場發言、旁聽,只會進行內部討論。希望環評委員,尤其是主管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的農委會代表,能夠參考上述六大理由,淡北道路唯一選擇,就是不應開發,請為我們的後代子孫,留下美麗河岸。
0 Comments
<<Previous
    現在位置:首頁>環境案件>交通政策>淡北道路開發案

    Archives

    九月 2022
    九月 2021
    四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九月 2020
    七月 2020
    十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三月 2019
    八月 2018
    四月 2018
    二月 2018
    九月 2015
    一月 2015
    九月 2013

    淡北道路開發案

    全部
    懶人包
    採訪通知
    新聞稿
    新聞稿
    案件介紹
    法院判決
    活動
    淡北道路

    RSS 訂閱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