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超過20年的淡北道路在今年3月13日召開了環評大會審查,新北市長侯友宜雖全程參與,仍有許多委員秉持專業提出交通、生態、整體規劃等質疑,最終委員會決議請新北市政府針對檢討分析竹圍路廊大眾運輸使用率合理性、評估縮小開發規模,並考量設置單線公車或BRT專用道之可能性、評估交通管理措施可行性、強化大眾運輸規劃可行性及補充可能之負面衝擊及其減輕對策等補件再審,遺憾的是,會後卻傳出環評委員遭支持方恐嚇的消息。
明日(5/8)環保署的環評大會將再次針對本案進行審查,環保署卻以本次為延續會議為由,拒絕民眾旁聽發言,民眾及團體決定於大會前一日召開記者,表達會對前次大會的意見,並支持肯說真話的委員,秉持專業、堅定立場,勿通過無法改善交通又破壞生態的淡北道路。
剝奪遊憩空間,生態緩衝帶明顯不足
本身住在紅樹林附近的居民吳佳臻表示,淡水河岸不僅是當地居民重要的休閒空間,也是雙北市民、外地遊客假日放鬆的遊憩場所。淡北道路卻將這個重要的遊憩綠廊從中劃過,部分路段的自行車道緊鄰道路,未來運動休閒恐與車流為伍,新北市政府等於剝奪了大家的公園。
而眾所關注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其與淡北道路最近僅3公分的距離,根本不足以做為緩衝空間,只要改變、破壞原有自然狀態,恐面臨文資法的刑責,環保署、營建署分別作為環評及保留區的主管機關,面對淡北道路可能帶來的噪音、汙水、光害等威脅均應嚴格把關,甚至應考量道路與保留區的距離已貼近到無法容許任何評估誤差,環評根本不該做出駁回以外的決議。
徵收了人民的土地,卻無法改善交通
因淡北道路興建將面臨土地徵收的居民陳麗凰感慨,家族過去已因公共建設不只一次失去家族土地,但基於幫助社會的想法,對新北市政府未多追究。但這次關於淡北道路的設計及環境破壞的問題,新北市政府都未解釋清楚,許多專家也對淡北道路的效用持保留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卻還要徵收人民的土地,是堅決反對的。希望新北市規劃出更好的道路動線圖,整體改善淡水交通問題,而不是用一個破壞竹圍紅樹林社區美景的快速道路來替代原來台2線拓寬的方案。
淡海一期形如鬼城,何須淡北道路紓解?
淡北道路與淡海新市鎮其實是兩個互相牽連的開發案,在淡北道路環評書件中即明確提到淡北道路的必要性及需求性其一是為了淡海新市鎮的人口成長,然而這恐怕只是新北市政府的一廂情願,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長蔡瀛表示,政府花了720億開發的淡海一期,預計進駐13萬人口,經過20多年後,目前只進駐約2萬7千人,淡水三成四的空屋率更居全台之冠。這讓淡北道路更像是為了新市鎮的空屋解套,而新市鎮的規劃、程序爭議不斷(詳參附件),更有近1萬5千人將面臨迫遷,現況一期發展區猶如鬼城,二期根本無立即開發的必要。
評估資料調查不足,開發單位實問虛答、避重就輕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律師即民國100年淡北道路環評撤銷訴訟的義務律師,本身也是淡水居民。張譽尹理事長指出,對於本次的環評報告,新北市許多資料都調查不足,且對於委員、民眾多次會議的疑問仍實問虛答、避重就輕,更不可取的是,新北市稱淡江大橋的分流效果僅18%,然在淡江大橋相關評估報告顯示為26%,公路總局甚至評估淡江大橋加上淡海輕軌可分流35%的車潮,淡江大橋的分流效果明顯被低估。
淡水塞車最根本的問題出在高達「86%的一人汽車」,目前淡水到復興崗站的運能還有超過50%的成長潛力,新北市政府真正要做的是鼓勵大眾運輸,匆促興建淡北道路將造成的問題,例如塞車點轉移,資料已指出未來大度錄的服務水準會降低至最嚴重的F級,新北市提出的配套「HOV高乘載車道」因人數管制及警察巡邏取締機制,恐大幅降低淡北道路紓解車流之功能;「CMS系統標誌導引」也因車流終點同為大度錄,中間無其他道路可避開而無法發回其效益。
興建必要應回歸專業討論
對於淡北道路的質疑本就不是想操作任何對立,而是因為「蓋淡北道路」根本無法解決塞車問題。台北士林北投區黃郁芬議員指出,實際現勘後發現,在目前關渡次分區、北投八仙里及士林永倫里都遇到車輛回堵塞車、車禍頻傳的狀況,專家更指出興建淡北道路將使環河北路的V/C值高達1.6、1.8,是非常不堪負荷的狀態,台北交通局長在質詢時面對這個問題也完全無法回應,且八仙里及永倫里的居民、里長都不清楚淡北道路將帶來的影響衝擊,希望這條道路不是政治壓力下的產物,而是回歸專業來解決。
台北市交通局應堅守多年來的四點要求
過去八年都在郝市府工作的現任台北市議員游淑慧表示,淡北道路爭議十幾年,台北市交通局一直站在專業立場提出四點要求:第一先完成淡海輕軌;第二個要求是興建淡江大橋;第三個要求是必須拓寬台二線;第四個是必須到台北市辦說明會。即淡北道路是「最後手段」,如果前三個要求都完成了還沒有改善,還必須對台北市民說明來爭取支持。這是台北市政府跟交通局堅持了十幾年的立場,柯市長在2015年也還是這個立場。但到今年三月的柯侯會,短短一小時的面會竟讓台北市立場大轉彎,呼籲台北市交通局應在明日的環評會重申上述四點要求,不應棄守十幾年的專業立場,專業絕不可退讓在政治之下。
對於淡北道路各項規劃疑問,民眾、團體經過多次的會議仍未得到合理的解釋,台北市政府的態度更在3月13日的會議中突然與先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僅願意配合更願意分攤經費,我們嚴正呼籲雙北應專業看待淡北道路的開發問題,切勿讓淡北道路成為下一個國道五號,原本以為解決了問題,實際卻是造成另一個交通問題,且造成環境無法回復的破壞。
【我們的訴求】
1. 請環評委員秉持專業審查,勿通過無法改善交通問題又破壞生態的淡北道路。
2. 請台北市交通局堅守專業,勿開放塞車炸彈進入台北,搞砸台北交通。
3. 請新北市重新思考地區發展政策,留住淡水美麗河岸,勿淪為炒房題材。
明日(5/8)環保署的環評大會將再次針對本案進行審查,環保署卻以本次為延續會議為由,拒絕民眾旁聽發言,民眾及團體決定於大會前一日召開記者,表達會對前次大會的意見,並支持肯說真話的委員,秉持專業、堅定立場,勿通過無法改善交通又破壞生態的淡北道路。
剝奪遊憩空間,生態緩衝帶明顯不足
本身住在紅樹林附近的居民吳佳臻表示,淡水河岸不僅是當地居民重要的休閒空間,也是雙北市民、外地遊客假日放鬆的遊憩場所。淡北道路卻將這個重要的遊憩綠廊從中劃過,部分路段的自行車道緊鄰道路,未來運動休閒恐與車流為伍,新北市政府等於剝奪了大家的公園。
而眾所關注的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其與淡北道路最近僅3公分的距離,根本不足以做為緩衝空間,只要改變、破壞原有自然狀態,恐面臨文資法的刑責,環保署、營建署分別作為環評及保留區的主管機關,面對淡北道路可能帶來的噪音、汙水、光害等威脅均應嚴格把關,甚至應考量道路與保留區的距離已貼近到無法容許任何評估誤差,環評根本不該做出駁回以外的決議。
徵收了人民的土地,卻無法改善交通
因淡北道路興建將面臨土地徵收的居民陳麗凰感慨,家族過去已因公共建設不只一次失去家族土地,但基於幫助社會的想法,對新北市政府未多追究。但這次關於淡北道路的設計及環境破壞的問題,新北市政府都未解釋清楚,許多專家也對淡北道路的效用持保留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卻還要徵收人民的土地,是堅決反對的。希望新北市規劃出更好的道路動線圖,整體改善淡水交通問題,而不是用一個破壞竹圍紅樹林社區美景的快速道路來替代原來台2線拓寬的方案。
淡海一期形如鬼城,何須淡北道路紓解?
淡北道路與淡海新市鎮其實是兩個互相牽連的開發案,在淡北道路環評書件中即明確提到淡北道路的必要性及需求性其一是為了淡海新市鎮的人口成長,然而這恐怕只是新北市政府的一廂情願,淡海二期反徵收自救會長蔡瀛表示,政府花了720億開發的淡海一期,預計進駐13萬人口,經過20多年後,目前只進駐約2萬7千人,淡水三成四的空屋率更居全台之冠。這讓淡北道路更像是為了新市鎮的空屋解套,而新市鎮的規劃、程序爭議不斷(詳參附件),更有近1萬5千人將面臨迫遷,現況一期發展區猶如鬼城,二期根本無立即開發的必要。
評估資料調查不足,開發單位實問虛答、避重就輕
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律師即民國100年淡北道路環評撤銷訴訟的義務律師,本身也是淡水居民。張譽尹理事長指出,對於本次的環評報告,新北市許多資料都調查不足,且對於委員、民眾多次會議的疑問仍實問虛答、避重就輕,更不可取的是,新北市稱淡江大橋的分流效果僅18%,然在淡江大橋相關評估報告顯示為26%,公路總局甚至評估淡江大橋加上淡海輕軌可分流35%的車潮,淡江大橋的分流效果明顯被低估。
淡水塞車最根本的問題出在高達「86%的一人汽車」,目前淡水到復興崗站的運能還有超過50%的成長潛力,新北市政府真正要做的是鼓勵大眾運輸,匆促興建淡北道路將造成的問題,例如塞車點轉移,資料已指出未來大度錄的服務水準會降低至最嚴重的F級,新北市提出的配套「HOV高乘載車道」因人數管制及警察巡邏取締機制,恐大幅降低淡北道路紓解車流之功能;「CMS系統標誌導引」也因車流終點同為大度錄,中間無其他道路可避開而無法發回其效益。
興建必要應回歸專業討論
對於淡北道路的質疑本就不是想操作任何對立,而是因為「蓋淡北道路」根本無法解決塞車問題。台北士林北投區黃郁芬議員指出,實際現勘後發現,在目前關渡次分區、北投八仙里及士林永倫里都遇到車輛回堵塞車、車禍頻傳的狀況,專家更指出興建淡北道路將使環河北路的V/C值高達1.6、1.8,是非常不堪負荷的狀態,台北交通局長在質詢時面對這個問題也完全無法回應,且八仙里及永倫里的居民、里長都不清楚淡北道路將帶來的影響衝擊,希望這條道路不是政治壓力下的產物,而是回歸專業來解決。
台北市交通局應堅守多年來的四點要求
過去八年都在郝市府工作的現任台北市議員游淑慧表示,淡北道路爭議十幾年,台北市交通局一直站在專業立場提出四點要求:第一先完成淡海輕軌;第二個要求是興建淡江大橋;第三個要求是必須拓寬台二線;第四個是必須到台北市辦說明會。即淡北道路是「最後手段」,如果前三個要求都完成了還沒有改善,還必須對台北市民說明來爭取支持。這是台北市政府跟交通局堅持了十幾年的立場,柯市長在2015年也還是這個立場。但到今年三月的柯侯會,短短一小時的面會竟讓台北市立場大轉彎,呼籲台北市交通局應在明日的環評會重申上述四點要求,不應棄守十幾年的專業立場,專業絕不可退讓在政治之下。
對於淡北道路各項規劃疑問,民眾、團體經過多次的會議仍未得到合理的解釋,台北市政府的態度更在3月13日的會議中突然與先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僅願意配合更願意分攤經費,我們嚴正呼籲雙北應專業看待淡北道路的開發問題,切勿讓淡北道路成為下一個國道五號,原本以為解決了問題,實際卻是造成另一個交通問題,且造成環境無法回復的破壞。
【我們的訴求】
1. 請環評委員秉持專業審查,勿通過無法改善交通問題又破壞生態的淡北道路。
2. 請台北市交通局堅守專業,勿開放塞車炸彈進入台北,搞砸台北交通。
3. 請新北市重新思考地區發展政策,留住淡水美麗河岸,勿淪為炒房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