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是國際知名景點,有著百年人文歷史累積,但百年來只有兩條要道疏運往來人客,除了由鐵路支線改造而成的淡水捷運,另一條則是唯一公路:省道臺二線。隨著淡水知名度大開,遊客、居民越來越多,當公路只有一條。為了解決淡水聯外交通不斷增長的壓力,1996年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淡水河北側環河快速道路」規劃案,由接近出海口的沙崙沿河築堤,蓋出一條長12公里的高架道直達台北市關渡平原,以作為省道臺二線的替代道路。但察覺施工勢必會帶來河岸生態與環境浩劫,所以在地民眾與文史、環境團體等共同組成「全民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透過努力,2000年被環保署以「影響淡水河紅樹林生態、並對沿線產生嚴重之景觀影響」等理由認定不應開發。我們可以合理地想像若沒有當時全民努力,淡水河下游到河口全線必然築起高聳的水泥堤防,從此淡水暮色與海岸小鎮將淪為歌謠與圖畫中的往事,圍繞著渡輪航運形成的蓬勃觀光產業更會永遠消失殆盡。
但「繼續興建淡北道路」卻未中斷。
2008年新北市政府再度提出「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並於2011年有條件通過環評,雖然在當地團體及EJA的共同努力下,環評結論終於在2013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被撤銷,但環評結論被撤銷之後,2015年淡北道路重新回到環保署審議,持續纏鬥。新的淡北道路全長5.4公里,起自新北市淡水區淡金路口,終點落在北市大度路,沿線依舊經過紅樹林保護區,環保團體擔心恐影響自然生態與文化遺址,危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國家重要溼地、永續海岸等,所以我們仍在努力,讓我們的下一代還能看到擁有自然景觀的「淡水」。
但「繼續興建淡北道路」卻未中斷。
2008年新北市政府再度提出「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並於2011年有條件通過環評,雖然在當地團體及EJA的共同努力下,環評結論終於在2013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被撤銷,但環評結論被撤銷之後,2015年淡北道路重新回到環保署審議,持續纏鬥。新的淡北道路全長5.4公里,起自新北市淡水區淡金路口,終點落在北市大度路,沿線依舊經過紅樹林保護區,環保團體擔心恐影響自然生態與文化遺址,危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國家重要溼地、永續海岸等,所以我們仍在努力,讓我們的下一代還能看到擁有自然景觀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