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淡海二期雜草故事工作坊心得

5/24/2017

0 Comments

 
文/林宗志 環境法律人協會志工
自從去年參與EJA的淡海新市鎮二期開發案讀書會之後,開始對於淡海這個地方有了一些想像,環評書初稿當中讀到的埤塘、石滬、老樹,毅立數百年的古厝、八庄大道公輪祀信仰,這些生態與人文地景記述了這片土地的過去與現在,為在地居民數十代以來的經濟、社會、文化活動留下了見證。在經商發展快速的台灣北部,這一切是如此的得來不易,但隨著政府在此地推動開發計畫的腳步漸急,這一切又是如此的稍縱即逝,好像只要一鬆懈了,我們就會永遠的失去這裡的人、事、物。
圖片
於此,這次接下了雜草故事工作坊的攝影工作,在周末和EJA團隊一起來到了下圭柔山這個地方。在沿途中,看著車窗外的風景,感覺是相當強烈的,可以看到如同文本當中的山野、埤塘,卻也在途經淡海一期時能夠看到夾著道路兩旁所蓋起的一棟棟住宅建案,淡水愛鄉協會的蔡瀛老師提到,這區的住宅夜晚點燈率只有三成,再往遠方看,則還有無數蓋到一半的工事。
 
在車上,對於這一棟棟巨大且漫無邊際擴張的豪宅量體感到驚訝與困惑,也開始思索,當年我們將一幢幢的民房推平,砍倒樹木並填平了埤塘,如今換得了這一棟棟沒有人住的房子,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當年政府在淡海一期信誓旦旦的開發計畫,預期收益華美的數字,專家審慎的調查背書,如今回頭來看都變得好廉價,總覺得這樣的犧牲,真的好不值得。
 
在工作坊當中,聽著蔡瀛老師介紹著下圭柔山地名的由來,描述居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耕種、做社造、傳承技藝活動、向政府陳抗的故事,深刻的感受到此時我們在淡海所還能擁有的一切地景與人文,都是經過許許多多人們的努力才能走到這步。

圖片
我想就如同當天雜草稍慢的負責人林芝宇所表述的,她在以每款雜草做茶時,想的並不只是完成品的甘味或苦味,而是雜草所生長的這塊土地上的人群與故事,美麗與哀愁。我們在看待一片土地的價值時,也不該只看見成本與收益,唯有將自己置入到那片土地的情境當中,理解每片地景的細節與背後成因,感受人群網絡的連結與共同意識,我們才有辦法品嘗到這片土地的千滋百味與最真實的價值。看著工作坊的朋友們在草中央認真的聆聽芝宇介紹一株株花草的名稱與特性,再遠些則是幾頭帶著幼犢閒坐於草間的黃牛,這一刻的下圭柔山,有著淡海最有味道的美好風景。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現在位置:首頁>活動訊息>環境大小事

    環境大小事

    我們關心每個發生在島嶼上的環境運動,我們渴望能在這個世代看見台灣未來的模樣,請一起來關心環境大小事。

    文章發布日期

    八月 2022
    六月 2022
    三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月 2021
    八月 2021
    三月 2021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七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五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5

    類別

    全部
    六輕
    台塑
    國土計畫相關
    新聞稿
    毒管法
    民法
    減碳
    知本光電
    遊行活動
    遊行活動
    違章工廠
    都市計畫法

    訂閱電子報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