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律人協會EJA
  • 首頁
  • 我們的工作
    • 校園紮根
    • 居民培力
    • 環境訴訟
    • 法規修法 >
      • 毒性化學物質暨資訊公開小組
      • 環評法研究小組
      • 國土計畫
    • 教育出版 >
      • 歷年期刊
    • 律師培訓課程 >
      • 環境律師培訓課程
      • 反迫遷律師培訓課程
  • 環境案件
    • 氣候訴訟
    • 交通政策 >
      • 淡北道路開發案
      • 桃園航空城
      • 台南西港不當開闢外環道
    • 工業開發案 >
      • 中科三期
      • 台益豐環境影響評估案
      • 高雄新園農場震南案
      • 屏東縣高樹鄉泰山村福鑫農具案
    • 企業社會責任 >
      • 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案
    • 能源政策 >
      • 核電除役 >
        •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 >
          • 反核廢公投理由書
        • 核能二廠除役計畫 >
          • 核能二廠範疇界定會議民間聲明
        • 核能三廠除役計畫
        • 非核家園
      • 離岸風力發電計畫
      •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
      • 彰化台電案
    • 其他開發案件 >
      • 新北市新店區灣潭自辦市地重劃案
    • 申請法律扶助
  • 活動訊息
    • 環境講座
    • 環境大小事 >
      • 聽證制度
    • 年度研討會 >
      • 2016年 >
        • 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 我國聽證制度的檢討及改進:以土地議題及公共工程為例
      • 2017年 >
        • 環評制度改革論壇
        • 藻礁論壇
      • 2018年 >
        • 回歸徵收法理:區段徵收三十年的人權反省
      • 2019年 >
        • 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再生能源制度落實與公民溝通
        • 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的挑戰與未來
      • 2021年 >
        • 能源轉型法學研討會:走向常規化制度,漁電共生環社檢核的下一步?
    • 募款音樂會 >
      • 2021年共好募款音樂會
      • 方舟:同舟共濟EJA募款音樂劇
    • 加入志工 >
      • 志工培訓
      • 加入長期志工
      • 活動志工
      • 法庭觀察志工
    • 加入會員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我們
    • 組織團隊
    • 工作報告
    • 捐款徵信
    • 徵才訊息
    • 聯絡我們
  • 贊助我們
圖片
搶先報名

一、活動緣起


氣候變遷距離人們日常生活的腳步越來越近,遭遇極端氣候的影響不再只是紙上空談,數十年難見的旱災、百年難見的水災,短延時強降雨的天氣型態挑戰人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這一切的變化都源自人類過度開發,導致地球氣候失衡。為了減緩極端氣候造成的風險,我們必須發展低碳產業,轉型高碳排的污染產業,為此,世界各國紛紛定下凈零碳排的目標,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加入2050淨零碳排的行列,這意味著,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勢在必行。


火力發電是我國主要的發電形式,雖然便宜,卻會增加碳排,在能源轉型的目標下,必須逐步減少火力發電的貢獻,提升低碳能源的產出。核能發電雖然低碳,但在我國核能卻是基於程序不正義、社會不正義的歷史脈絡所發展。時至今日,我國仍找不到核廢料適合的最終處置場址,種種爭議下,我們走向非核家園的目標。台灣的能源轉型必須在非核的目標下,致力於發展低碳、永續的再生能源,這項挑戰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諸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足以讓台灣的能源自給自足的產業,大幅度的轉型,才能趕上阻止氣候變遷的腳步。


不過,再生能源固然好,卻未能在完整的盤點中,去找出合適於台灣的發展型態。再生能源在急就章的政策中推廣至台灣各地,反而造成諸多亂象。傳統集中型能源的建造模式被套用在再生能源身上,廠商、地主、政府機關如火如荼地發展再生能源,受到影響的地方民眾,卻被犧牲了知情權、參與決策的權力,他們在最後一刻才知情,這之中包含了最後才知道家門外將鋪設一望無際的太陽能板、賴以為生的漁場被風機插滿、未來二十年將與風機低頻噪音為伍的人們。


漁電共生環社檢核源自2019年底,在數個關心光電亂象的NGO努力下,與政府機關共同協力擬定,致力於從根本解決太陽光電的爭議——光電選址與環境、居民間的衝突。由於土地議題複雜,初步的嘗試便從養殖漁業和光電的共生開始,政府機關先進行區位的篩選,通過生態圖資套疊,排除敏感地區、法規禁止的區域,再以訪談、意見調查、公開說明會等方式,收集地方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將養殖漁業密佈的區域,初步劃出先行區、優先區、關注減緩區、迴避區等類型,以此作為建議廠商優先進駐的標準,減少光電與社區之間的衝突。


這項新穎的制度根據現實的狀況逐步修正,採取滾動式的修正,迄今已有完整的雛形,並投入實務作業中。不過,在為了確保政策彈性下,目前環社檢核制度仍未有一個明文化、且具有法律實際效力的完整辦法,寫定各階段應採取什麼作業、應納入哪些人的意見、應基於何種原則進行篩選,這顯示了政策本身立於一個並不穩定的基礎,十分有可能因為政務官的去留,而影響後續的發展。


再生能源是一項可以讓我們永續發展的產業,在這項能源的政策開端,應該要打下足夠穩固的基礎,讓它能夠排除主事者帶來的影響,成為一項成熟且足以持續發展的政策。此外,環社檢核政策能否與其他部會的政策相互接合,也是能否順利走向未來的關鍵?


雖然至今它仍然僅適用於漁電共生,但各界無不期待總有一日也能走向農電共生。為了讓這個制度能夠順利地走下去,勢必要走向明文化,以保障受到影響的環境、人民權益,只是這個時機點到了嗎?在這個政策施行滿一年之際,我們將和您一起來盤點這項政策的優缺點,一起來看它還有甚麼不足之處,應該如何做,才能讓這個政策永續地走下去。


二、活動基本資訊

時間:10/16(六) 13:00-17:00
地點:線上直播
*受限防疫規定及現場座位數量,實體會議僅開放受邀貴賓及工作人員參與,一般民眾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參與。

​

三、議程

圖片

四、主辦單位


環境法律人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台北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永信律師事務所、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環宇法律事務所、洪申翰立委辦公室
立刻報名
網站地圖

我們的工作
​律師培訓
法規修法
居民培力
校園紮根
教育出版
環境訴訟
環境案件
交通政策
工業開發案
企業社會責任
能源政策
其他開發案件
申請法律扶助
活動訊息
環境講座
年度研討會
環境大小事
加入志工
加入會員
關於我們
緣起
組織團隊
捐款徵信
工作報告
聯絡我們


贊助我們
You can Help

​